2025年“黨建+”工作模式要點(10條)(2021—2025黨建工作規劃)
2025年“黨建 ”工作模式要點(10條)
一、“黨建 思想政治引領”。深化新思想教育,每月開展至少一次專題學習研討活動,邀請專家深度解讀,確保干部對新思想有全面、準確的理解。建立黨員思想動態監測機制,每季度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進行思想狀況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黨員思想上的困惑和問題。利用新媒體平臺,推送生動有趣的思政學習內容,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二、“黨建 業務能力提升”。設立黨員業務示范崗,明確示范崗的職責和標準,每半年進行一次評選和調整,發揮榜樣的帶頭引領作用,激發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開展“黨員導師制”,為每位新入職員工或業務能力有待提升的員工配備一名黨員導師,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每月進行至少一次的一對一指導和交流,幫助其快速成長。定期舉辦業務技能競賽,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對表現優秀的黨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三、“黨建 創新驅動發展”。成立黨員創新小組,針對單位發展中的重點、難點項目進行集中攻關,為創新小組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設立創新激勵基金,對有突出創新成果的黨員和團隊給予獎勵,同時在晉升、評優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建立創新容錯機制,鼓勵黨員勇于嘗試、敢于創新。
四、“黨建 服務群眾優化”。建立黨員服務群眾反饋機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如設立意見箱、開通服務熱線、開展網絡問卷調查等,定期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評估服務效果。開展“群眾點單、黨員接單”服務活動,根據群眾的需求制定服務清單,黨員主動認領任務,為群眾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每半年組織一次服務群眾滿意度調查,對滿意度較低的服務項目進行深入分析和改進,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五、“黨建 人才培養儲備”。制定黨員人才培養計劃,根據黨員的崗位特點和職業發展規劃,為其提供定制化的培訓課程。建立黨員人才庫,對入庫黨員進行跟蹤培養,定期評估其成長情況,為優秀黨員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和發展空間。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選派黨員參加進修學習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寬視野,提升能力。
六、“黨建 文化建設融合”。開展以黨建為主題的文化活動,豐富黨員和群眾的文化生活。培育具有特色的黨建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單位的歷史文化和黨建工作亮點,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和價值理念。加強單位內部文化陣地建設,打造黨建文化長廊、職工書屋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七、“黨建 廉政風險防控”。構建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梳理單位的業務流程和權力運行環節,排查廉政風險點,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和責任清單。定期開展廉政教育活動,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舉辦廉政講座等形式,增強黨員廉潔意識和法紀觀念。加強內部監督和審計,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對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進行常態化監督檢查。
八、“黨建 數字化轉型賦能”。推動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黨務工作線上辦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運用大數據分析黨員隊伍狀況,對黨員的學習、工作、參與活動等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為黨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黨建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九、“黨建 社會責任擔當”。組織黨員參與公益活動,樹立良好形象,提升單位的社會影響力。建立黨建與社區共建機制,與周邊社區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共同解決社區發展中的問題,促進社區和諧穩定。鼓勵黨員在工作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推動單位在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十、“黨建 考核評價機制完善”。制定科學的黨建工作考核指標,量化工作成效,將黨建工作考核結果與績效、晉升掛鉤,強化激勵約束,對黨建工作成績突出的黨組織和黨員進行表彰獎勵,建立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制度,黨組織書記每年向上級黨組織和黨員群眾進行述職,接受評議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