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縣太平畈鄉:黨建“連心”解民憂(霍山縣太平畈鄉先鋒網)
“以前的山路只有半米寬,坑坑洼洼又陡又彎,天晴還能勉強騎個摩托車,下雨下雪天就只能靠腿走,一滑幾步遠,兩腳全是泥?!被貞浧疬^去的路況,霍山縣太平畈鄉何家坊村黨支部書記伍三江滿是感慨。
而如今,村里的路讓人眼前一亮,“路鋪好了、橋拓寬了,出行方便了,下地干活都輕松了不少!”伍三江說道。
太平畈鄉位于霍山縣西南邊陲,地處大別山腹地、江淮分水嶺,處于皖鄂兩省,霍山、英山、岳西三縣交界地帶,面積86平方公里,轄8個村1.48萬人。這片土地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擁有1460多種道地中藥材,是歷史上著名的中藥材之鄉,更是霍山石斛的源產地、核心區。
“十里石斛長廊、萬畝石斛基地。”目前,太平畈全鄉霍山石斛基地規模達15000余畝,相關企業(合作社)700余家,從事石斛產業人數1萬余人,年產值達20多億元,是名副其實的“霍山石斛之鄉”。
然而,盡管該鄉主要干道建設已經較為完善,但還有很多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村組道路,有的因年限久遠破損嚴重,有的路基雖已打好,卻不符合“四好農村路”標準,只能擱置。每到雨雪天氣,狹窄、崎嶇又泥濘的道路讓群眾出行苦不堪言。
面對現狀,太平畈鄉積極行動??紤]到山區鄉村的實際情況,為了精準確定修路方案,鄉干部深入村組,逐戶分析研判,了解群眾基礎和路基基礎,靈活調整策略,決定適當降低對路面寬度的限制,最寬處鋪設3.5米的路面。并最終確定在基礎較好的高山鋪村、何家坊村兩村率先開展“黨建 ”連心路的試點修建。
在修路過程中,太平畈鄉在群眾申請建造方式上,采取多名村民聯名申請、多名村民代表提議申報、村黨支部審議決定、鄉黨建辦和項目辦審批實施的流程。
在資金來源方面,由鄉黨委政府積極向交通部門爭取資金26萬元,提供路面硬化所需的砂石、水泥等建設材料,而惠及的農戶積極參與投工投勞、出車出力,主動做好路基的鋪設平整和承擔施工費用。
2024年10月,太平畈鄉“黨建 ”連心路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首批試點全長約3公里,涉及18個居民組82戶193人,輻射周邊農田、瓜蔞基地、藍莓基地200余畝。
這條連心路意義重大,它打通了群眾出行的“最后一米”。村民們再也不用擔心雨雪天氣的出行難題,孩子們上學的道路更加安全,老人們出門也不再戰戰兢兢。
站在太平畈鄉何家坊村蘇氏祠村民組的路口,新修成的水泥路蜿蜒向山里延伸,道路兩旁的田地里種的都是翠綠喜人的石菖蒲。
“現在家鄉的路修好了,我們回家方便了,我還準備回來投資一家高山休養民宿,大城市的人就喜歡來咱山里呼吸新鮮空氣,吃吃自家種的糧食蔬菜,他們說睡覺都特別香。”村民萬光秀笑著說。聽說家里的路終于修好了,他便聯系一起在深圳、上海等外鄉打拼的村民代表給村委會送了一面錦旗“不忘初心為人民,只爭朝夕辦實事?!?/p>
鄉村道路的改善也必然會讓當地群眾相應增加林下石斛、天麻、石菖蒲等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過去,因為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種植規模受到一定限制,現在農產品一出田地可以更順暢地運輸出去,農民們有了擴大種植的信心。便捷的交通也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關注這片充滿潛力的土地,進一步開發太平畈當地豐富的道地中藥材資源。
隨著“黨建 ”連心路項目的推進,太平畈鄉的面貌煥然一新。村組道路四通八達,大幅提升了鄉村顏值,也為群眾創造了安全、便捷、舒適的通行環境,承載著鄉村發展的更大的希望與未來。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耕石斛產業,推進霍山石斛“二次創業”,做好“斛旅融合”文章。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太平畈鄉以民為本、積極作為,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方式,凝聚發展合力,因地制宜制定發展策略。以基礎設施的完善助力產業升級,以產業發展反哺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鄉村基礎設施的改善一方面是為了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米’,另一方面也為鄉村振興鋪平了道路?!碧筋侧l黨委書記張焱信心滿滿地說。
“黨建 ”連心路溝通村組農戶和田地的山間水泥路不僅是連接各個村落的聯系通道,更是連接黨和人民的情感紐帶。它鋪平了村民們的“振興路”,搭起了與群眾的“連心橋”,讓鄉村發展的活力在道路的延伸中不斷釋放。(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