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縣:聚焦商圈“四心”黨建品牌 推動新興領域黨建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眾新媒體大平臺啟動“大眾黨建案例庫”征集展示活動(投稿郵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級黨組織征集優秀黨建案例。以下為本期入選案例。
凱盛國際商圈,位于濟寧市金鄉縣城南部,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現已入駐商戶4000余家,是以農產品交易項目為主,集家居建材、郵政物流、冷鏈存儲等產業均衡發展的商業綜合體。隨著商貿業態的繁榮發展,凱盛國際商圈已逐漸成為金鄉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商圈黨委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始終堅持“做細做實黨組織服務功能”黨建工作目標,把商圈內各企業、商戶、黨員、群眾各方的服務需求作為開展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打造商圈“四心”黨建品牌,有效將商圈企業黨組織政治功能、經營管理和社會效益互融共促。凱盛商圈先后榮獲“農業農村部定點市場”、“山東省重點服務業企業”、“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區”等榮譽。
組織“齊心”促融合。商圈黨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商圈“合伙人”工作模式,以商圈為“紐帶”,搭建起了黨組織與黨員、企業、商戶群眾互聯互通“連心橋”。一是豐富黨組織活動,創新黨建形式。打破黨組織“活動單一、缺乏趣味性”壁壘,通過黨政宣傳、知識共享、行業聯誼、愛心公益等活動形式,不斷增進了各支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了黨建活動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二是統籌資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商圈黨委先后組織召開15次議事協調會,充分調動黨員、群眾、商戶和企業各方積極性,齊心合力、團結一致共同參與安全生產和經營活動,為商圈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保駕護航。三是突出黨建引領,激發內生動力。通過向上爭取、支部自籌、企業贊助等方式,商圈黨組織籌集資金200余萬元,高標準打造600余平方米商圈黨群服務中心,為商圈提供黨務指導、業務辦理、政策咨詢、金融對接、矛盾調處等公益服務,通過商圈黨建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切實增強了商圈黨建工作內生動力。
黨員“盡心”促融合。一是組建黨員服務隊,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激勵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激發干事創業、為民服務熱情,組建“有激情、善攻堅、會服務、能成事”的黨員服務隊,結合商圈實際劃定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示范崗,通過問卷調查、交流座談、定期走訪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盡心為企業、商戶、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二是“三亮三比”優服務,誠信經營做表率。為進一步激發商圈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商圈各黨組織深入開展“三亮三比一爭當”暨“亮身份、亮標準、亮承諾,比作風、比業績、比貢獻,爭當服務標兵”活動,同時,轄區黨員示范經營戶共同簽署《黨員誠信服務承諾書》,聚力打造商圈市場誠信經營的“金字招牌”。三是開展“交往交融交流”,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多次組織轄區各企業赴新疆、重慶等地,開展產銷對接、簽訂采購協議。交往交融交流”活動既暢通了金鄉與新疆、重慶等中西部地區優質農產品往來渠道,也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達到了互利共贏。
企業“同心”促融合。一是凝心聚力,共筑同心圓。商圈黨委定期組織企業、協會、商戶互相總結交流經驗、有針對性的開展結對幫扶、互融共促,形成“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以先進帶后進”的企業同心抱團發展態勢。二是團結協作,合力促發展。轄區凱盛支部與郵政支部聯合在凱盛物流園區建設9000㎡電商物流處理中心,填補了金鄉縣自動化郵件分揀領域空白,有效節省了郵件配送時間,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推動了金鄉電商產業升級、壯大,實現了“快遞高效下鄉,農產品新鮮進城”。三是同舟共濟,攜手謀共贏。商圈黨委在金融業務轉型方面大膽探索,協調凱盛支部與金宇支部溝通合作,多舉措向大蒜收儲業戶進行配資管理,企業的資金利用率和回報率得到顯著提高。
群眾“舒心”促融合。一是不忘初心,踐行為民宗旨。商圈黨員、干部堅持以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為導向,時時刻刻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為群眾提供舒心、暖心、貼心的服務,先后為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收集、解決權益維護7類訴求230余件。二是構建平臺矩陣,賦能服務為民。先后組織開展政企、政商對接活動26次,發放信貸資金1200余萬元,扶持園區商戶發展。協調企業投資800余萬元,建設約3000平米蔬菜免費交易區,服務廣大菜農,助力群眾脫貧致富。此外,商圈所屬企業與鎮街開展扶貧資金增保值業務,共簽訂690多萬元的扶貧協議,每年返還扶貧資金69萬元。三是助企紓困解憂,真情服務暖民心。商圈黨委引導大蒜、辣椒等農產品行業協會發揮引領作用,制定規范農產品交易行為的自律準則,針對經紀人、冷庫主、儲存商、商販等分類制定行為規范,構建誠信經營市場氛圍。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聯合多家部門在商圈設立“一站式”矛調中心、農產品巡回法庭,切實將各類農產品交易債務糾紛就地化解在市場內。商圈工作經驗做法,先后獲評全國“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策劃:吳永功
統籌:李揚
通訊員:張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