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積極信念心理發展干預”在戒治領域顯成效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積極信念有促進心理健康,推動高效工作,助力幸福生活的作用。近年來,重慶市萬州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萬州所”)就把“積極信念心理發展干預技術”引入戒治領域。成效如何呢?
萬州所以“個別教育質量提升年”和實戰大練兵為契機,以資源共用、專業共建、項目共研、成果共享為抓手,持續深化與高校專家團隊的合作,充分發揮“前沿陣地”和“后方智庫”的互補作用,將優勢戒治項目的培育與教育矯治工作的實踐緊密結合,探索運用自然接觸、音樂治療、心理拓展和統合型繪畫四大路徑,在推動優秀戒治項目的成果轉化上取得顯著成果。
2024年5月13日,萬州所與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同時與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馬皚專家團隊合作,啟動“積極信念心理發展干預技術”戒治項目的探索與開展。據了解,對于戒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該項技術運用積極心理學等措施,為教育戒治工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法,不僅有助于戒毒人員應對戒毒過程中的心理挑戰,還能促進他們長期的心理健康與人格重塑。
自然接觸:讓心靈在自然中凈化與重生
自然以其獨有的魅力,成為戒毒人員心靈療愈的場地。自然環境中的美麗景色與寧靜氛圍能夠促使大腦釋放內啡肽等快樂激素,減輕心理壓力。通過精心設計組織了一系列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活動,如戶外徒步、植樹造林、VR視頻圖片等。在這些活動中,戒毒人員不僅放下了心中的重負,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專家團隊通過自然觀察與反思練習,引導戒毒人員深入理解自然與自我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經過持續參與,戒毒人員李某表示:“在大自然中,我找到了久違的平靜,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根據圖表顯示,參與自然接觸的戒毒人員,其心理壓力指數在活動后均有明顯下降,平均下降了20%。持續的自然接觸療法使戒毒人員樹立積極信念,在心理韌性上有了顯著提升,經過馬皚團隊一年的跟蹤調查,90%的參與者表示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復吸率降低了30%,戒毒人員的戒治心態發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
音樂治療:旋律中尋回心靈的平靜與力量
音樂是一種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的情感共鳴力。音樂治療能夠幫助戒毒人員釋放內心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增強自我認同感和幸福感,從而堅定戒毒決心。活動中,場所邀請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專業的音樂治療師,通過聆聽、演奏和創作音樂等方式,幫助他們表達內心的情感,緩解焦慮與恐懼。同時,結合音樂療法與積極心理學原理,設計了一系列針對性強、效果顯著的音樂活動。戒毒人員在這些活動中找到了情感的出口,學會了用更積極的方式面對內心的掙扎。這一創新方法不僅幫助他們走出了心靈的陰霾,更為他們的康復之路增添了希望與光明。
戒毒人員張某參加活動后說:“音樂讓我找到了情感的出口,不再那么壓抑。”根據折線圖顯示,參與音樂治療的戒毒人員,其情緒穩定性在治療過程中逐漸提高,平均提高了20%。
心理拓展:挑戰中成長,合作中前行
在廈門心動力羅家永團隊的精心策劃下,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挑戰性的心理拓展活動。這些活動通過團隊合作與個人挑戰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戒毒人員提升自我認知、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他們學會了信任他人,也重新認識了自己。馬皚團隊通過心理測評與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戒毒人員的心理狀態變化,并為他們提供了個性化的心理支持與指導。
戒毒人員小王興奮地說:“我從沒想到自己能完成這樣的挑戰,這讓我感到無比自豪。”心理拓展活動的長期效果在于它能夠幫助戒毒人員建立積極的心態和應對機制,提高他們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增強自我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降低復吸的可能性,促進他們成功融入社會。根據一年的跟蹤數據,參與者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分別提高了40%和35%,復吸率進一步降低了10%。心理學專家羅家永認為:“心理拓展等活動對于提升戒毒人員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統合型繪畫:在色彩斑斕中描繪新的人生篇章
繪畫,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在萬州所,繪畫也成為了戒毒人員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途徑。我們積極引進山西省戒毒管理局優勢項目“統合型繪畫心理干預技術”。同時,在陜西師范大學郝學敏團隊的指導下,我們鼓勵戒毒人員通過統合型繪畫將內心的感受轉化為色彩和線條。積極引導戒毒人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無須擔心繪畫技巧或作品質量,重要的是表達過程本身。戒毒人員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一幅幅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通過對繪畫作品的分析與解讀,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促使他們找到表達自己的新方式。讓繪畫不僅成為了他們重建自我、展望未來的重要途徑,更成為了他們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統合型繪畫的長期效果在于它能夠幫助戒毒人員建立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增強自我認同感和社交能力,為戒毒康復后的生活注入積極的正能量,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和成長,成功并融入社會。
一年多來,在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馬皚專家團隊的持續支持下,萬州所通過開展“積極信念發展干預技術”,探索出自然接觸、音樂治療、心理拓展和統合型繪畫四大路徑,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教育矯治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場所教育矯治部門的持續統計和分析,戒毒人員的心理狀態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們變得更加樂觀、自信與堅強,更有動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生活。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的長期效果顯著,能夠顯著降低復吸風險,提升戒斷成功率,幫助戒毒人員成功戒毒并融入社會,開啟新的人生篇章,為社會和諧與穩定貢獻積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