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縣“黨建+”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通道鄉村振興局)
華聲在線4月27日訊(通訊員 周偉 楊顯杰 記者 張鼎峰)獨坡鎮引資1.2億、流轉1萬畝土地用于林下經濟建設,已進入商談合作階段;大高坪鄉大高坪村組建“跨省茶市”,全村371戶平均增收近萬元;溪口鎮新增“兩茶一藥”基地4043畝,5000畝茶葉基地基本成型……近年來,通道縣以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五個到戶”行動為抓手,以基層黨建“紅色引擎”激發鄉村振興的“新核動力”,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在隴城鎮隴城村,黨員志愿服務隊正在茶園幫助采摘茶葉 通訊員供圖
高位推動,讓鄉村振興“動”起來
據了解,通道縣加強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7個專責工作組,由縣級領導分工協作,統籌協調推進。堅持定期研究部署,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會商”工作機制,確保全縣鄉村振興工作方向不偏、重點突出、成效明顯。
同時,全面落實黨政領導主體責任,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責任。建立督導、考核、問責“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督促行業部門、各鄉鎮黨委、駐村工作隊、村“兩委”認真履職,協調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推行縣級領導聯鄉聯村制度,49名縣領導聯系11個鄉鎮和152個行政村,實現152個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全面落實后盾單位“包村”、行業部門“包干”、結對干部“包戶”的工作體系。
在獨坡鎮上巖村的茶園內,工人正在采摘茶葉 通訊員供圖
支部引領,讓集體經濟“強”起來
“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和支撐,著力激發黨員帶頭致富的動力,將黨建活力轉變成發展動力,是我們村快速發展的秘訣?!豹毱骆偵蠋r村總支書記楊居平分享集體經濟發展的心得。
通道縣堅持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全面推行“黨支部 N”發展模式,聚集“兩茶一藥”特色產業,最大化的“盤活、帶活”集體經濟,推動村集體經濟“活水長流”。
該縣先后制定出臺《通道侗族自治縣“兩茶一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通道侗族自治縣“兩茶一藥”產業發展獎補辦法》,鼓勵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大戶積極參與“兩茶一藥”產業建設,以點帶面帶動產業全面發展。截至去年,累計新增茶油、茶葉、中藥材種植面積3萬多畝,建立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31個、受益群眾3.5萬余人。
此外,“一村一策”激活“一池春水”,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深入11個鄉鎮,指導各村完善集體經濟發展具體措施。截至目前,通道縣村企共建“鄉村振興車間”36家。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村達到137個,同比增加34.3%。
芋頭村百畝黃桃基地里,黃桃畝產達2000斤以上,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70萬元 通訊員供圖
黨員帶頭,讓人居環境“美”起來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真正受惠的是我們自己,作為黨員更要起帶頭作用,把房前屋后、村莊團寨的衛生搞好?!毕阪傹執链蹇傊洍铠櫭粽f。
據介紹,通道縣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納入基層黨建示范點創建標準,嚴格落實網格“一長兩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職責,組建黨員志愿先鋒隊,扎實開展治垃圾、治水、治廁、治房、治風的“五治”行動。
“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后,村里環境變好了,大家住得更舒心了。”縣溪鎮多星村黨支部書記莫政橋說,縣溪鎮以農村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為突破口,探索建立“黨支部 互聯網 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建立健全“戶分類、村回收、鎮分揀、縣處理”機制,打通農村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通道縣共組建黨員志愿先鋒隊183支,參與拆除爛棚爛架、衛生清潔、護水巡查等活動25000余人次,全縣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1.4%、農村污水排放處理率達到75.6%、衛生廁所普及率76.1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達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