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以強有力的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堅持黨建引領,走好群眾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株洲作為擁有航空動力、軌道交通等主導產業的“動力之都”和匯聚各類人才、開放包容的“活力城市”,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突出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基層治理的各方面、各環節,通過整體推進小區黨支部建設,完善黨群服務體系,擦亮“動力黨建·活力家園”品牌,走出了一條以城市基層黨建為引領,緊緊依靠和組織廣大人民,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新路徑,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凝聚了強大合力。
一、密切聯系群眾,把握基層治理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城市社會結構正從穩定的“熟人社會”向流動的“陌生人社會”深刻轉變,基層治理“成長中的煩惱”和歷史遺留問題交織并存。特別是居民小區作為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普遍存在黨的組織覆蓋不全、戰斗堡壘作用難以發揮,黨員“八小時”外習慣性“潛水”“隱身”、先鋒模范作用難以體現等黨建“真空”問題,城市基層治理短板逐漸顯現。株洲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為更好應對城市轉型沖擊、解決積留頑疾,我們以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動力黨建·活力家園”建設,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最前線,把散落小區的黨員群眾更加有力地組織和動員起來,在深入服務群眾、更好帶領群眾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最大限度激發了人民群眾自治熱情,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領導干部靠前指揮,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帶動全市廣大群眾眾志成城,打好人民戰爭。
二、傳承紅色基因,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水口建黨是“支部建在連上”的首次具體實踐,是毛澤東同志在株洲的偉大歷史創舉。我們大力傳承“支部建在連上”光榮傳統,把支部建在小區上、服務送到家門口,實現黨的領導直達基層,為城市基層治理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建強組織體系。深入開展城市黨建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三進”活動,組建小區黨組織762個,5.2萬在職黨員進小區報到服務,退休黨員、流動黨員組織關系有序轉入所在小區,讓每位黨員真正到“生活圈”里發揮作用。推動黨的基層組織有力有效嵌入基層治理體系,構建以市、區、街道、社區、小區五級黨組織為主軸,有機聯結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黨組織的“5 N”全覆蓋組織體系。打造活動陣地。堅持“六有”(有統一標識和名稱、有基本場所、有服務項目、有服務隊伍、有黨建氛圍、有運行機制)建設規范,采取集中清理移交社區用房、盤活機關事業單位閑置資產、鼓勵居民主動貢獻等方式,在街道、社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在小區建立黨群服務站,同時注重區域特色,讓廠礦小區留住“工業鄉愁”、把新開發小區建成溫馨家園、在鬧市商圈打造戶外勞動者港灣,充分盤活陣地資源,共建成特色各異的多功能黨群服務中心(站點)1145個,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選優骨干隊伍。打破既有科層制“金字塔”體系,選派544名優秀在職黨員干部擔任小區“第一書記”,對接指導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并與20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結對共建關系。通過“第一書記”找書記,重點從業主委員會成員、退休干部、網格員等有群眾基礎的優秀黨員中,挑選產生762名小區黨組織書記。逐樓確定1.1萬名樓棟長,不斷提升樓棟長隊伍管理、協調能力,讓樓棟長真正成為熱心小區服務的“棟”力。突出數字賦能。建立3070個“幸福株洲”監督與服務微信群,入群人數117萬,構建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結果反饋的“一鍵通達”工作閉環。推進基層黨建、綜治、公安等“多網融合”,劃定1541個小區網格,實行“隨手拍”“吹哨派單”,實現線上線下“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探索一網統管智慧管理服務模式,依托“諸事達”“株洲黨建”等平臺,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拓展應用場景,提速“網格化 信息化”建設,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
三、凝聚多方合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我們不斷為基層賦權賦能,著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廣泛動員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基層治理優勢,推動黨員服務更走心,群眾與黨組織更貼心。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持續推進街道“明責、賦權、擴能”,強化街道黨工委抓黨建職責,形成“6 2 1”(黨政辦公室、黨建辦公室、城市管理辦公室、公共服務辦公室、公共安全辦公室、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辦公室,綜合便民服務站、綜合治理站,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機構模式,賦予街道對轄區職能部門、重大事項的考核權、參與權、管理權、決策權、建議權。推行“四方議事”,打造“紅色物業”,搭建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業主委員會、居民代表、物業企業負責人共同參與的自治協商溝通平臺,實現物業企業黨組織與小區黨組織工作聯抓、組織聯建、活動聯辦。推動資源下沉,探索錢往基層投、人往基層派、政策往基層傾斜的新舉措,確保小區辦事有資源、不求人。更好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強化“一名黨員一面旗”理念,推行“五個到戶”,通過開展黨員聯系到戶、民情走訪到戶、政策落實到戶、就業對接到戶、精準服務到戶,把黨的方針政策、工作主張“面對面”“點對點”延展到小區,讓群眾感受到黨員就在身邊,一年以來,累計有6萬黨員干部走進群眾家里,幫助解決民生難題1.2萬個。大力開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動,提升基層黨組織班子、小區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樓棟長綜合素質,增強宗旨意識、服務能力,把紅色力量凝聚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第一線”。更好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堅持“終身積分、星級評定、禮遇褒獎”,建立1600多個志愿服務隊伍,21萬居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創新推出“幸福鄰里節”“小區應急演練”“志愿有我”等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品牌,做到每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參與黨員、群眾已達100萬人次,引導居民走出家門、參與自治,逐步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作者:曹慧泉,系中共株洲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