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街道:區域化黨建帶來“核聚變”(黨建區域化 探索新路徑)
2015年,歷山路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由600平方米擴大到1600平方米;2016年,青龍街社區和青龍街小學結對,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大德育網絡;山東金融超市多年走進社區舉辦公益講座,普及金融理財知識,防范金融詐騙……近年來,歷下區解放路街道類似的場景不斷上演,這些改變得益于他們始終堅持的區域化大黨建思路。
解放路街道按照“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組織體系建設,整合轄區黨組織資源,逐漸形成了一核帶多點、合力享共贏的局面。一場以區域化黨建為龍頭的“核聚變”正悄然改變著社區、居民、企業的面貌。
網格化運行 激活末梢神經
為實現與轄區黨組織資源的共建共享,解放路街道實施“結網工程”,在街道成立大工委、社區成立大黨委,聘請省農業廳、省監獄管理局機關專職副書記為黨工委兼職委員,聘請40家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為黨建聯絡員,擴大區域化黨建覆蓋面,在街道設立黨建服務中心,配備了三名專職黨務干部。
在社區大黨委網格之下,按照“地域相鄰、便于組織,人員相近、便于活動,黨員年齡老中青搭配”的原則,依據街巷、樓院及駐區單位的分布,依托5個社區,劃分34個網格(黨支部),配置網格管理員(支部書記),設置73個黨小組,選好小組長、樓長及學習組長。
自3月份以來,后坡街社區的3個“黨員之家”每天都歡聲笑語。該社區二支部書記劉俊英說,黨員在這里既能學習,也能展示才藝,還可以看書、讀報、下棋,“活動全由各支部設置配檔表,自行組織”。而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支部或者黨小組這一層面既方便組織活動,又能確保學習效果。”目前,轄區共建立5處“黨員之家”,讓工作開展有平臺、黨員學習有場所、活動開展有載體。
品牌化操作 發揮引領作用
黨史微展館、紅色主題廣場、黨員愛心墻、黨建長廊……在歷山路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被吸引到這一片“紅色”之中,這就是以傳承紅色理念為核心,以社區“大黨委”格局為依托,打造的“紅領歷山”社區黨建品牌。黨史微展館的藏品全部由社區黨員捐贈,還有7名老黨員在這里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同時,“群策聯盟”議事會則邀請大黨委成員、黨員群眾代表對社區事務進行討論并付諸實施,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能稱得上是“精品”的社區不止這一個。解放路街道按照“一社區一特色、特色中出精品”的原則,圍繞加強隊伍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服務功能、健全工作機制、拓展文化內涵等方面,全面打造“黨建精品社區”。
5個社區辦公面積全超過300平方米;全建立黨史微展館,搭建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深化歷下區委組織部提出的“2 5 X”協商聯動機制和“七議七不議”協商議事規則,均成立了由社區書記助理、居干、駐地單位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黨員群眾代表及法律工作者組成的議事會,民事民議民決。
創建示范點 樓宇黨建先行
山東金融超市里的企業及其員工想要辦理營業執照、工商稅務變更、人事代理、子女入學等問題,可直接找這里的黨建聯絡員。解放路街道指派綜合治稅科、招商科、統計站、就業科等科室干部作為黨建聯系員深入轄區樓宇,提供綜合服務。這正是該街道以產權單位或物業管理公司為依托,以優質企業為骨干,樓宇內企業聯合建立區域性黨組織的
摘 要:解放路街道按照“區域統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組織體系建設,整合轄區黨組織資源,逐漸形成了一核帶多點、合力享共贏的局面。
工作模式。
目前,解放路街道已在非公有制企業大智教育、山東金融超市成立了黨委,在中豪大酒店等26家單位及10個社會組織中成立了黨支部,標志著該街道實施“兩新”組織建組織、擴覆蓋行動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針對山東金融超市中,部分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在外地、平日黨員學習在濟南的單位,探索黨員雙重管理模式,采取組織聯建、黨員聯管、工作聯動、陣地聯用、保障聯籌、活動聯搞的“六聯”方式,著力打造樓宇黨建工作示范點。
在入駐企業多、從業人員廣的商務樓宇中,解放路街道以服務為切入,吸納整合政府和社會各類服務資源,搭建樓宇黨群服務站平臺載體,為企業、員工、居民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黨組織引領、黨員帶頭、企業和居民共贏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