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文物 學軍史丨這面旗幟,五角星代表共產黨,白底代表光明(五角星是什么旗幟)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軍號 作者:徐占虎 張碩 杜汶紋
海報:徐占虎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展廳內,陳列著一面特殊的起義旗。它長160厘米、寬120厘米,以白色為底,印有紅色五角星,是由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起義官兵自制而成的。
在我軍取得解放戰爭決定性勝利的關鍵時刻,重慶號官兵因不滿國民黨反動政府依附帝國主義、推行反人民的內戰政策,于1949年2月25日凌晨1時30分,在上海吳淞口毅然起義。迎著東方的曙光,重慶號駛出長江口,并于26日7時抵達山東解放區煙臺港。
為了支持起義,參加起義的戰士張前修、業祖林、馬屏之、沈祿俊四人,共同制作了一面白底紅星的起義旗。
為什么會想到制作這樣一面旗呢?原來,張前修的家鄉安徽省涇縣是新四軍根據地。抗戰期間,他所在學校的不少學長都參加了新四軍。他們偶爾回到母校,教低年級同學唱新四軍軍歌及抗日歌曲時,就背著鑲有紅五星的背包,這給張前修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此,在設計起義旗時,張前修想到五角星代表共產黨,白底代表光明,意思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區前途一片光明。
重慶號的成功起義,對搖搖欲墜的國民黨當局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蔣介石暴跳如雷,立即派出飛機跟蹤轟炸。3月4日清晨,重慶號轉移至東北解放區葫蘆島港。抵達碼頭后,全體成員高舉起義旗,背靠艦艇合影留念,共同歡慶這一歷史性時刻。3月5日,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率全艦574名起義官兵,給毛澤東和朱德發了致敬電。
后來,國民黨空軍飛機發現了重慶號,對其展開輪番轟炸。戰斗中,重慶號6名戰士光榮捐軀。3月20日凌晨,重慶號沉于海中。
3月24日,正當大家心情無比沉重之時,毛澤東、朱德聯名復電鄧兆祥艦長及全體官兵,對他們的英勇起義表示嘉勉:“你們的起義,表示國民黨反動派及其主人美帝國主義者已經日暮途窮。他們可以炸毀一艘重慶號,但是他們不能阻止更多的軍艦將要隨著你們而來,更多的軍艦、飛機和陸軍部隊將要起義,站在人民解放軍方面。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而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祝你們努力!”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勉勵,極大地鼓舞了國民黨營壘中的愛國人士。
雖然重慶號已經消失在汪洋大海中,但全艦官兵高舉起義旗幟的行為,在國民黨海軍官兵心中埋下了火種,更加堅定了他們棄暗投明,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一支強大的新中國人民海軍的決心意志。
(文物提供:海軍博物館,文字:張付華、楊晨)
(中國軍網·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