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樓組黨建,讓他們從“點頭之交”到“鄰里一家親”(特色樓門黨建)
十多個裝飾得頗具風情特色的主題帳篷,用一條樓組黨建紅色路串起社區生活的“幸福里”,展現黨建樓組的一樓一景一特色……這是惠南鎮建欣苑居民區開展的一場樓組黨建開放日活動。
樓組是基層社會的神經末梢。惠南鎮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樓組治理新模式,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向最基礎單元延伸,形成樓組治理導則,努力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無盲區”的組織體系。
從“點頭之交”到“鄰里一家親”
2019年起,建欣苑居民區陸續迎來了原本生活在黃浦、楊浦老弄堂里的動遷居民,目前共入住2195戶、約3985人。生活環境的變化導致居民缺乏歸屬感,社區居民對社區治理參與度不高。
為了讓居民從“點頭之交”發展到“鄰里一家親”,建欣苑居民區充分梳理樓組資源稟賦,設計打造“樓道會客廳”微陣地,12個由舒欣樓、善欣樓、睦欣樓等黨建特色樓組串起了建欣苑小區幸福生活關鍵字:“舒欣和睦慧萌 夢養善樂惠溫”。
九子游戲、套圈、投靶、投壺、掌上明珠……一個個充滿著老上海風情韻味的里弄游戲,吸引居民前來游玩。樓組長們則自豪地向居民們講解著樓組黨建的創建由來、歷程及收獲,讓居民們感受“樓道會客廳”的別樣風采。
家住29號樓的李阿婆注意到,40號欣福樓這個黨建樓組的打卡活動在室外的一個休閑涼亭內開展,不由得心生好奇,拉著樓組長小張老師詢問究竟。原來,這個涼亭正是借著樓組黨建建設起來的。
“樓里居民的積極性很高,目前眾籌到3900元,全部用于樓道的美化布置上,像這個魚缸、鄰里亭,還有頂上的小紅旗,大家在網上買好都會將訂單公示在宣傳欄內。”小張老師介紹。
這樣的樓組黨建成果,讓李阿婆羨慕不已。“我們29號樓的居民是從一個街道搬遷過來的,大家也很團結,明年我也要拉動他們做一個特色黨建樓組建設。”她說。
合理劃分“責任田”
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惠南鎮持續健全完善多級網格組織體系,耕深耕細網格“責任田”,賦能提升樓組治理精細化水平。
“黨建 微網格”,合力形成了一張網。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引領,以“黨建 微網格”為抓手,圍繞激發基層活力、凝聚基層合力、增加基層動力、提升基層能力,惠南鎮于今年發布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5 1”項目,扎實推進樓組黨建。
此外,惠南在各居民區形成“黨建引領—雙輪驅動—五長聯動—納入X名志愿者”的“125 X”架構,在農村形成“黨建引領—五長聯動—納入X名志愿者”的“1 5 X”架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形成一核多元、資源集約、溝通便捷、運轉高效的黨組織工作網絡,合理劃分“責任田”。
為了做優做實樓組黨建工作,惠南鎮將黨建工作陣地、方法、品牌濃縮到方寸“盆景”之間,打造出一批“樓內辦”“家里辦”的樓組品牌服務項目。
堅持落實樓組“兩個一、兩個崗”。即“一小區一方案、一樓組一自治團、黨員先鋒崗、群眾志愿崗”四項工作機制,圍繞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環境衛生、公共安全等居民利益共同點,團結樓組內的黨員志愿者開展各類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松散動態的樓組居民凝聚成一個整體,延伸黨建工作的力臂。
此外,各樓組還組織開展先鋒樓組大比武行動。以一個樓棟或村小組為單位,通過競賽的形式,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激勵黨組織抓實抓好具體工作,確保“樓組黨建”建設做到黨員群眾的心坎上,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經過廣泛征集,通過社區觀察團、各社區代表實地交流走訪、“先鋒樓隊大比拼”路演、幸福惠南公眾號投票評選等環節,71個樓組中評選出“十佳先鋒樓組”。各類匯聚黨建特色的樓組,揚起先鋒引領旗幟,把黨的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推動“盆景”變“風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盆景”栽得好只是起點,形成連片的風景才是終點。
為此,惠南鎮樓組黨建依托社區黨組織,融合來自方方面面的群眾自治組織,以小型、靈活、多樣化的特色及精細化的管理,讓“盆景”生根發芽,并通過典型示范,以區域化黨建為依托,在各職能部門的支持下,推動多元力量“沉網入格”,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
同時,以建欣苑等特色樓組黨建為示范典型,惠南鎮從成功培育的“盆景”中汲取示范經驗并深挖各自轄區內樓組特色,在創建特色品牌上做文章,發揮樓組黨組織核心領航作用,打造出屬于自己轄區的特色“盆景”,并將經驗復制推廣到更多樓組,形成“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連片風景”。
惠南鎮表示,將緊扣“塑造惠南、激活惠南、點亮惠南”的總要求,夯實黨建引領樓組治理的堅實陣地,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作用,實現居民幸福“滿格”,推動“樓組黨建”由盆景連成美麗風景,為建設惠南打造“精品城區、現代城鎮、美麗鄉村”筑牢基層治理根基。
文字:沈馨藝
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李林蔚
來源:作者: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