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南石頭街:組建全市首個生活理事會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新路徑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街獲悉,街道在大型社區組建全市首個生活理事會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新路徑,形成以“疆叔說吧”、“互助翠城”等品牌。
翠城花園建成于2009年,占地約1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常住人口9760人,常住戶5721戶,其中14歲以下2237人,60歲以上1524人,公務員491人,社區黨員188人(不含單位),每年出生嬰兒183名左右?;▓@建成居民入住近10年來,經居委會現實研究,社區建設、社區生活呈現突出的“三多三少”的特點。“三多”主要是:小區內擁有一大批有熱情、有能力為社區建設貢獻力量的醫生、律師等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白領階層;有格睿特國際教育中心、睿豐英語、巴拓克、藝庫、舞境界、青苗琴行等教育培訓機構10余間;小區居民普遍希望更多的社區交往渠道、平臺及更豐富的社區生活。“三少”主要是:翠城花園社區公共活動空間小,特別是室內空間??;社區各機構和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渠道缺乏,社區公共生活貧乏;社會公共生活組織者缺位。
今年以來,南石頭街道黨工委提出由翠城黨委牽頭,組建由社區居委會、樓宇黨支部、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社區警務室、社會組織、轄區單位等多方參與的全市首個社區生活理事會。以活理事會為平臺,健全民主協商議事機制,鏈接整合社區各類資源,豐富社區生活,探索構建一社區一理事會的單元化治理體系、網格化服務體系、民主化協商體系,為居民搭建“展才華、提建議、齊出力”的社區共建共治共享平臺,造福社區居民群眾,進一步滿足社區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物質、文化和健康需求。探索在黨建引領下,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社區落地生根的新模式、新路徑。
“疆叔說吧”解決鄰里大小事
一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以“居民有需要,疆叔馬上到”為口號,不定期舉辦“疆叔說吧”活動。發揮翠城社區黨委書記疆叔在翠城社區服務多年、與社區居民已經建立了牢固聯系的優勢,積極為社區居民協調解決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同時調動社區律師、社工、心理咨詢師等公益資源,為居民提供專業的咨詢及支持服務,形成翠城社區黨總支部“正規軍”和社區“志愿軍”的社區調解“雙劍合璧”態勢,針對居民提出的“疑難雜癥”,準確開方、對癥下藥,成功解決翠城垃圾吊裝點雜物堆放、小區車輛亂停放等居民關心的問題。
二是打造“翠城論建”社區議事廳,圍繞小區規范安裝空調、樓上漏水、文明養狗等社區居民關心的事務,組織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物業公司、熱心居民代表等開展討論,實現“居民自己的事,大家一起商量著辦”,推進居民“自我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效能,增強社區街坊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歸屬感,實現最大程度的居民自治。
三是深化“有呼必應”網格化服務助力解決社區實際難題。結合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活動,根據在職黨員各類職能特長所編制的人才庫,加入固有的網格化中,壯大社區網格力量,更有效地化解社區重大矛盾問題。如基建新村車輛亂停放問題持續多年,為基建新村的居民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2019年6 月,由南石頭街道黨工委牽頭,相關部門和社區黨員群眾共同協商處理,對亂停放行為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如今,停放多年的僵尸車大多已被清走;基建新村路口還設立了崗亭,對出入的私家車進行登記,車輛無管理、亂停放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徹底解決基建新村車輛亂停放,翠城生活理事會組織文藝義演活動,發起居民募捐倡議,并將籌得的10057.5元用于聘請物業公司作日常管理,解決居民群眾的后顧之憂。
打造“互助翠城”優質服務品牌
一是壯大志愿服務隊伍。街道強化黨員志愿服務意識,成立一支112 人的“黨員服務隊”,吸收一批在職黨員和退休黨員組成的鄰里互助志愿者,以“快樂、互助、平凡”為宗旨,共同推動社區為老、為幼、為殘等志愿服務不斷優化,青的志愿服務精神,為推動社區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為打造“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注入新鮮活力;二是以街坊需求為導向助推志愿服務項目。翠城社區轄內居住著2000 多名長者。為解決社區老人由于子女上班吃飯不便的問題,翠城社區黨委大力推動愛心配餐,并組織招募了由黨員群眾組成的志愿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活動。目前,參與愛心配餐的志愿者有58 人,為70 位老人提供愛心配餐服務。在翠城社區黨委的組織下,每個月還都舉行一次義診義剪活動,除了來到社區內為社區居民提供義診義剪活動外,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黨員志愿者們更提供上門服務,體現“輪椅上”的愛心,形成全社會共同扶助、關愛弱勢群體的良好氛圍。三是激活互動互助平臺,為了使居民能夠更便捷快速地表達訴求,翠城社區在線上建立了多個微信群,有翠城黨員群、生活理事會群、珠江翠城健康連線群、愛心配餐群等等,并將網格化分布其中,建立民情信息站。
目前,翠城生活理事會1 群、2 群已有近700 人加入,翠城社區黨委可以通過微信群快速收集和反饋居民群眾各類需求信息和轄區內的突發事件,使得問題能夠快速地、果斷地得到妥善處理。珠江翠城健康連線群有108 人加入,其中包括16 名專業醫生。通過健康連線群,居民們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可以獲得專業醫生提供的醫學常識與養生建議。此外,在翠城生活理事會的聯系下,珠江醫院更為翠城社區居民開辟一條生命綠道,在需要搶救時可直接打急診科電話,急診科醫生立即抬著擔架上門救人,免去撥打120 的調配時間,規避堵車風險,最大限度為危重病人爭取搶救時間。
打造“藝術翠城”社區品牌
同時,街道打造“藝術翠城”社區品牌。一是打造“鐵娘子舞臺”,整合因趣緣自發組合而成的數支社區老年人文化藝術團體,以生活理事會為平臺,為其提供日常訓練活動場所和展示舞臺,定期開展粵劇“私伙局”和社區文藝義演活動,讓多才多藝的老人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開展社區粵劇義演、紀念建黨97周年社區音樂會、“翠城軍民大聯歡 慰問消防子弟兵”“唱紅歌 憶崢嶸”等文藝匯演7場。二是充分利用轄區藝術教育機構眾多、藝術氛圍濃厚的特點,開展放飛孩子繪畫、音樂、舞蹈等文藝夢想的“青蘋果樂園”活動,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多元化的藝術發展平臺,先后舉辦“不忘初心”、“放飛青春”等主題藝術畫展5期,小型音樂會3期,參與群眾800多人,受到街坊們的熱烈歡迎。
營造“學習翠城”濃厚氛圍
一是充分發揮轄區老黨員余熱,舉辦“紅色故事會”活動,通過老黨員講紅色繪本、沙畫故事等,憶述紅色崢嶸往事,傳遞“正氣、正心、正言、正行”的社區正能量,倡導社區居民傳承好家風。二是加強未成年安全教育。開展“翠城娃娃頂呱呱 交通安全從小抓”、“陽光與你們同在 親子地鐵游”、“小小消防員,消防安全進校園”、“翠城兒童守規則”(“疆叔童心”)等主題兒童安全教育活動5期,通過趣味問答、場景模擬和學唱安全兒歌等趣味方式向社區兒童進行安全宣傳教育,獲得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三是推進普法進社區活動。開展“打擊傳銷,依法維權”等系列普法講座(“達人講壇”)2期,引導社區居民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探索推進老年人權益保障服務,攜手德洋普恩公益機構進行“律動羊城、約法耆日—社區長者普法講堂”微電影拍攝,通過案例講座、微電影播放等豐富靈活的形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的法律服務。
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翠城黨委因地制宜,推動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整合社區資源,引入專業力量。結合翠城社區專業人才多、教育機構密集的特點,充分調動社區內一批有熱情、高素質的醫生、律師、教師等專業技術人才和轄內10多所藝術、文體、語言類教育機構參與到生活理事會中,每月開展藝術、文體、康樂、科普等專題活動,為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推動社區文化建設。推動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推動共建共治,探索服務創新。理事會牽頭打造“翠城論建”社區議事廳活動,每兩月組織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物業公司、熱心居民代表開展社區事務專題討論,收集居民對社區公共事務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居民自治和睦鄰互助建設,實現“居民自己的事,大家一起商量著辦”。發揮翠城社區黨總支書記疆叔在翠城社區服務多年、與社區居民已經建立了牢固聯系的優勢,積極為社區居民協調解決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同時調動社區律師、社工、心理咨詢師等公益資源,為居民提供專業的咨詢及支持服務,形成翠城社區黨總支部“正規軍”和社區“志愿軍”的社區調解“雙劍合璧”態勢,針對居民提出的“疑難雜癥”,準確開方、對癥下藥,成功解決翠城垃圾吊裝點雜物堆放、小區車輛亂停放等居民關心的問題。推動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激發“老有所為”。整合因趣緣自發組合而成的數支社區老年人文化藝術團體,以生活理事會為平臺,為其提供日常訓練活動場所和展示舞臺,定期開展粵劇“私伙局”和社區文藝義演活動,讓多才多藝的老人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充分發揮轄區老黨員余熱,舉辦“紅色故事會”活動,通過老黨員講紅色繪本、沙畫故事等,憶述紅色崢嶸往事,傳遞“正氣、正心、正言、正行”的社區正能量,倡導社區居民傳承好家風;凝聚一批由退休人員組成的鄰里互助志愿隊伍加入南石頭街黨員志愿服務隊,為社區獨居老人提供送餐和日??醋o服務,讓退休人員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既滿足了老年人群體老有所為的精神需求,又豐富社區居民的文體娛樂和信念教育,更推動社區居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翠城生活理事會的成立,進一步整合了社區黨建資源,使得社區資源配置更合理,工作服務管理更高效,黨群關系更密切,推動實現“有呼必應,一呼百應”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同時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深化黨建力量進社區,實現從傳統工作管理向現代化治理轉變,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通過搭建生活理事會這一平臺,倡導多元主體參與,提升黨群的凝聚力,改進服務群眾的方式,將黨建網格化與基層治理有效融合起來,助推社區管理新模式的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曾衛康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邱偉榮、曾衛康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