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龍湖外砂街道黨建公園亮相,“戶外黨校”成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
宣誓臺前,黨員們用嘹亮的聲音重溫入黨誓詞;廉政大道上,過往群眾駐足觀看廉政故事,潛移默化感受廉政文化教育……這一幕,在汕頭市龍湖區外砂街道“戶外黨校”——黨建公園時常上演。
黨建主題廣場是黨建公園的其中一部分。
以打造紅色文化地標、擦亮紅色外砂品牌為抓手,外砂街道依托外砂河優美的自然環境打造黨建公園。如今,黨建公園不僅成為街道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戶外黨校”,由此同步創建的“黨建公園”黨建品牌更成為黨員干部凝心聚力為辦實事、開新局的思想引領,成為外砂街道新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助推器”。
黨建公園融入江景之中
外砂街道“黨建公園”坐落于外砂河西堤,黨建主題廣場與江景公園南北相擁,廉政長廊貫穿其中。黨建廣場設有黨員宣誓臺、黨的光輝歷程長廊、黨建文化墻等,黨建文化戶外宣傳重要平臺;長達150米的廉政長廊,兩側林立100塊廉政宣傳展板,潛移默化進行廉政文化教育。而江景公園風景優美、綠樹成蔭,是轄區群眾進行文體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黨建公園成外砂河堤新風景。
“黨建公園”的打造,是外砂街道為民辦實事的側影。自外砂街道開展“清拆管建”以來,外砂河西堤便成了群眾日常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街道便在江景公園因地制宜配套升級黨建主題廣場和廉政長廊,把黨建文化、廉政宣傳融入群眾生活,打造一個集思想教育、休閑健身、陶冶情操于一體的黨建公園。黨建公園建成以來,已接待近千名黨員干部參觀學習。
“清單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在“黨建公園”黨建品牌的引領下,外砂街道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
在傳統陣地基礎上,外砂街道創新載體開拓新陣地,打造了街、村黨校、黨員驛站、青年學習讀書屋、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四大陣地。“清單式”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推動“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新意:“黨史 合唱”,通過“唱支山歌給黨聽”,向黨“聲”情表白;“黨史 讀書”,激發青年愛黨愛國之情;“黨史 競賽”,舉辦“學黨史、守使命、知團情、育青年”定向越野活動、黨史知識測試等活動,以賽促學、以學促效;“黨史 征文”,開展“學黨史、啟新程——慶百年華誕”征文活動,共征收稿件500余篇,為黨史學習教育注入文藝活力;“黨史 贈書”,向全體黨員贈送《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4本書籍,累計贈送7000余冊。
此外,外砂街道還推出6場“黨史 講座”、8場“黨史 志愿服務”、1場“黨史 徒步”等一大批“黨史 ”活動項目,讓黨史教育“活”起來、“動”起來。
青年學習讀書屋是外砂街道創新開拓的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辦好民生實事
黨史學習教育能否走深走實,關鍵在于能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實踐。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外砂街道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辦好民生實事。
在解決群眾“急愁難盼”問題上,外砂街道積極配合粵海水務公司,督促施工方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進度,力爭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轄區水改工程,徹底解決長期困擾轄區居民的飲水問題。
同時,以“穩就業保民生”作為重點民生項目,小切口推動解決轄區群眾就業“大問題”。承辦龍湖區三項工程(南粵家政)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職位231個,現場為1100人提供就業咨詢和應聘服務,幫助近200人解決就業問題。街道還開展鹵鵝鹵味餐飲技能培訓,為培訓學員提供專業、易學的鹵鵝鹵味選材、配比、鹵制、拼盤、品鑒“一條龍”培訓,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實現本土化、特色化,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政務服務的提升,同樣是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為更好滿足街道群眾對“家門口”辦事的需求,外砂街道啟動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升級擴建工程,新建成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由原來的100余平方米擴容到250平方米,并配套600平方米的便民停車場,不僅能為廣大黨員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教育培訓等活動提供必要陣地,還可提供代理繳費、戶籍辦理、民政服務等“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民政務服務。
進入“龍湖黨建在線”,看黨建品牌“龍湖矩陣”。
【記者】楊可
點擊圖片,一鍵報料↓↓↓
【作者】 楊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