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比武決賽演講“干貨”之十一:堅持黨建引領 建設文明社區
(龍陽街道城東社區黨總支書記 李志紅)
龍陽街道城東社區現有6359戶居民,總人口13819人。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11人,其中流動黨員41人。近年來,社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委關于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為民服務,狠抓文明創建,美化人居環境,社區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緊扣黨建主業,強化支部戰斗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全靠支部書記和支委班子。作為總支書記,我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組織書記,第一職責是帶好班子。始終緊扣黨建這個工作主業,提升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選好班子強隊伍。2017年是村級黨組織換屆年,當年3月30日,城東社區作為全縣唯一一個社區支部換屆試點單位,率先開展黨支部換屆,成為了全縣學習的樣板。3年來,我們支委一班人對組織給予的這份榮譽倍感珍惜,對支部黨員填寫的每一張選票都心懷感恩,都鉚足了一股努力工作,回報黨恩、回報社會的勁頭。在社區形成了一股群眾向黨員看齊、黨員向支委看齊、支委向書記看齊的良好風尚。
搞好活動強黨性。黨總支和黨支部組織黨員經常開展“三會一課”“兩學一做”,使支部學習教育活動實現了常態化和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隊參加街道主題教育知識競賽,并獲得一等獎。同時組織黨員加強對黨章黨規,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2018年,社區先后召開集中學習會20場次。借助智慧黨建平臺,實現了在家在外黨員線上線下交互學習常態化,進一步增強了黨員的黨性意識,提高了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此外,總支和支部每月還定期組織黨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掃黑除惡、安全隱患排查、民調宣傳、扶貧幫困等“主題黨日”活動,樹立了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真抓實干強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城東社區雖然處于縣城中心,但集體經濟薄弱。2015年我擔任城東社區黨總支書記時,社區連干部工資都無法正常發放。我帶領社區一班人,不等不靠,充分利用地緣優勢,主動向轄區內的縣直單位爭取資金支持,每年爭取資金都在50萬元以上。同時,尋求集體經濟發展的門路,將社區所屬的門面進行改造出租,實現年租金10多萬元,使社區每年的經濟收入在60萬元以上。在去年養老保險改革中,我社區在“機轉企”中為干部共補繳保險費30多萬元,解決了兩委干部的后顧之憂。
不忘為民宗旨,優化社區服務性
搶抓棚改機遇圓群眾新居夢。棚改工程既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一項難事苦差。原曹家巷片區168戶居民長期以來一直居住在低矮潮濕的木瓦房內,火災事故頻發。棚改政策沒來,群眾盼;政策來了,群眾又不干。期間的艱辛難以言說。我雖然是個女同志,但我事事沖鋒在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煩,白天干本職,晚上干棚改,放棄節假日,真正做到了“白 黑”、“5 2”。三年來,我社區共啟動曹家巷、貨棧、城東一三組和文昌巷等棚改工程,涉及565戶,其中私房425戶,公房140戶,沒有1戶上訪扯皮。科培幼兒園戶主因對老宅感情深厚不肯拆遷,我親自帶領社區干部先后五次到常德做他老兩口及兒子的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順利簽約。
搶抓提質改造機遇圓群眾安居夢。為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我們先后爭取項目資金200多萬元,對百貨院落敞開式小區實施改造升級工程,路面“白改黑”面積達700多平方米,疏通下水道300余米,安裝了攝像頭和路燈,拆除了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成立了業主委員會,配備了辦公設施,實現了居民自治。使一個臟亂差的小區變成了整潔衛生的文明小區。對城東社區一組內的四棟棚戶區的房屋實施“立面改造”工程,對房屋進行加固,水電線路重新規范,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進行拆除,消除了安全隱患, 120多戶居民直接受益。
搶抓平臺建設機遇圓社區陣地夢。由于歷史原因,城東社區辦公環境一直較差,特別是便民服務大廳為一條過道改造而成,周邊既沒有配套停車位,內部也沒有居民開展文體活動的場所,導致居民的社區的歸屬感不強。今年8月,在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關心下,新的城東社區平臺已經動工建設,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預計春節前可交付使用。該平臺建筑面積400平方米,位于曹家巷,緊鄰縣委、縣政府,建成后將成為一流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
主動擔當作為,全力創建文明城
鋪天蓋地開展宣傳教育,讓文明新風家喻戶曉。社區為了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識,在轄區內全面開展鄉風文明和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宣傳工作,先后召開黨員居民會20多場次,利用宣傳欄、LED電子顯示屏、有獎知識競賽、上門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文明宣傳,發放宣傳資料2000多份,提高了廣大居民文明創建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在今年的省級文明縣城復查中,我社區作為居民滿意度入戶測評,實現了滿意率98%以上。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社區在主要街道和小街小巷懸掛標語橫幅200多條(幅),簽訂了1000余份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承諾書,社區內未發生一起違規賑酒。
持之以恒開展街巷整治,讓干凈有序成為街巷標簽。城東社區共有10個改制院落,之前中心幼兒園旁、曹家巷、百花園內門店占道經營、擺攤設點、亂停亂靠現象嚴重,給居民和行人帶來極大不便,群眾反映強烈。我們通過積極匯報,取得了縣交警大隊和城管局的大力支持,利用休息時間在小街小巷內劃禁停線,劃定14個小車位和26個摩托車泊位,使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居民非常滿意。社區通過反復征求居民意見,建立問題整改清單,有效解決了居民小區經常遇到的衛生、水電、停車等難題。
排除萬難開展院落整治,讓居民共享創建成果。社區乘全縣創省級文明縣城的“東風”,共投入資金28萬元對轄區改制企業、無物業小區的樓道雜物、空坪雜物、墻壁上的牛皮癬進行全面清理,初步統計達1000余處。疏通下水道900余米,整治亂停亂靠、占道經營2000多次,聘請專職保潔員實現對改制院落衛生保潔的全覆蓋,使社區整體衛生狀況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此外,通過關愛弱勢群體,暢通信訪通道,及時化解各類矛盾,消除各類不穩定因素。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消除各類安全穩患,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感,強化禁毒宣傳,加強基層治理,努力創建“平安社區”,不斷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度、滿意度,確保了城東社區省級文明社區這塊牌子永不褪色。
[責編:魯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