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市閣山鎮孫家村:深耕“黨建+農戶+合作社”經營模式 村民實現了物質精神“雙富裕”
12月10日,記者隨采訪團來到位于樟樹市旅游公路沿線4A級景區“中國古海”與閣皂山風景區中間連接點的閣山鎮孫家村。記者了解到,全村共有18個村民小組,1060戶,3060人。得益于閣山鎮“一村一品”戰略的推進與落實,孫家村既大力推進秀美鄉村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又深耕“黨建 農戶 合作社”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村民實現了物質精神“雙富裕”,鄉村振興有了一條示范新路子。
割草機隆隆作響,村民們干勁十足,孫家村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們頭戴草帽,對街頭巷尾的雜草進行清除,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剛剛結束“大掃除”的孫家村黨支部書記陳冬蓮立馬過來檢查并指導村民工作。一個小時前,她帶著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對家家戶戶的庭前屋后進行了一番打掃和清理。
“我們這里,你隨時什么時候來都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節假日旅游和周末還有好多人開車來這里游玩和吃飯。”陳冬蓮自信地說。得益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孫家村的整治成效邁進了一大步。該村大力開展“七改三網四清”工程,通過拆除危舊房屋,住宅建筑立面改,瀝青黑化村內主干道,修建游步道,水溝清淤,改造現有路網,實現了弱電下地、雨污分流、分戶供水。依托村莊地勢和農村特點,實施“村前池塘、庭前果蔬、屋后古樹”為主的綠化工程。
行走在村落之間,家家戶戶庭前屋后的蔬菜,綠意盎然,鮮嫩水靈,與白墻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繪就了一幅生態宜居、文化休閑、鄉村旅游的新農村景觀。
鄉村既要“顏值”美,也要“品質”佳。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孫家村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鄉風文明建設,堅持將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動力,成立了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組織,著力將移風易俗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組建了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文藝演出、道德講堂、黃賭毒排查整治行動等。利用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文化廣場等宣傳陣地,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引導群眾逐步廢除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等陳規惡習,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崇尚文明的良好風尚。
陳冬蓮告訴記者,孫家村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中把整個村子白墻灰瓦,修建村柏油路1065米,由于村子建設的好美,也召回了返鄉人員近百人回村投資建設,今年已有三名返村人員成為村委會人員。
“以前村里婚嫁的彩禮收費亂,酒席擺10幾桌20幾桌的都有,現在他們的彩禮都控制在10萬以內,酒席也都控制在5桌之內。”陳冬蓮說。
日益彰顯的生態環境、文明淳樸的鄉風民風成為孫家村走“旅游路”、吃“旅游飯”的“不二”選擇。優越的地理位置更是讓孫家村發展鄉村旅游“如虎添翼”。
“村里環境好了,辦農家樂也不用出去打工,小孩子在附近讀書,能方便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在孫家村開了6年農家樂的村民史琳說,去年店里純利潤10多萬,今年國慶期間接待的游客比往常還多,賺了七八千塊錢。(張淑芳攝影)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記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