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基層黨建(怎樣做好基層黨建工作)
一、立足本職,當好黨建"施工隊長"
1. 學透政策抓方向
– 每天抽1小時研讀《黨章》《支部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重點標注與鄉鎮治理、集體經濟、民生服務相關條款(如第35條關于農村黨支部職責)。
– 建立"政策口袋本",整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涉及"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的10項核心任務,每周向村兩委班子解讀1項。
2. 建強組織夯根基
– 實施"支部體檢"計劃:對照軟弱渙散黨組織評定標準,逐村排查黨員參會率(是否達標75%)、主題黨日落實情況、集體經濟收入等6項指標。
– 推行"雙培養"機制:年內將3名返鄉創業青年發展為黨員,選拔2名黨員致富能手進入村委班子,打造"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格局。
二、創新載體,激活黨建"末梢神經"
1. 打造"田間黨旗"品牌
– 在3個重點農業合作社設立"黨員示范田",實行"技術黨員包片 普通黨員結對"模式,今年力爭帶動50戶社員畝均增收200元。
– 開發"智慧黨建"小程序,設置"紅色微課堂""黨務公開欄""群眾議事廳"三大板塊,實現政策推送、組織生活、訴求反映"一鍵通辦"。
2. 培育特色文化陣地
– 利用閑置校舍改造"鄉村記憶館",設置"黨建歷程墻""勞模事跡廊""鄉賢風采榜"三大展區,每月舉辦1次"初心故事會"。
– 組建"紅色文藝輕騎兵",編排《黨員張老漢》等本土快板、山歌巡演,確保政策宣傳入腦入心。
三、深度融合,奏響黨建"協同交響曲"
1. 黨建 產業振興
– 牽頭成立"黨建聯盟",聯合5個行政村與2家龍頭企業共建"產業黨建共同體",推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落地,年內新增就業崗位150個。
– 推行"黨員積分制 分紅激勵",將參與集體經濟發展、技術攻關等情況量化賦分,按季度發放"紅色股份"收益。
2. 黨建 基層治理
– 建立"網格黨支部",將32個村民小組劃分為8個網格,每格配備1名黨員樓棟長,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小事不出組"。
– 創新"紅色議事五步法"(收集議題→支部審議→多方協商→公開決議→跟蹤落實),今年重點解決歷史遺留征地補償等3類難題。
四、嚴于律己,樹牢黨員"先鋒標桿"
1. 踐行"一線工作法"
– 承諾"每周駐村4天3夜",建立"民情日記"臺賬,每月走訪困難群眾不少于40戶,確保惠民政策"不漏一戶"。
– 推行"黨員聯戶"責任制,每人聯系10-15戶群眾,重點幫扶脫貧不穩定戶、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
2. 涵養清風正氣
– 建立"廉政風險防控清單",針對村級工程招標、低保評議等5個高風險領域制定防控措施。
– 開展"廉潔文化進家庭"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家屬簽訂《助廉承諾書》,打造"單位 家庭"監督網絡。
五、借力賦能,構建黨建"共治生態"
1. 深化區域協作
– 對接周邊3個鄉鎮組建"黨建聯盟",在疫情防控、抗旱救災等領域開展常態化互助,共享黨建資源、人才、信息。
– 聯合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實踐基地",引入大學生黨員志愿者開展理論宣講、電商培訓等服務。
2. 強化數字賦能
– 運用"互聯網 黨建"模式,開發"云上黨群"平臺,實現組織關系轉接、黨費繳納、學習考核等"全程網辦"。
– 構建"智慧黨建"大數據平臺,通過AI分析黨員參與度、群眾滿意度等指標,動態優化工作策略。
基層黨建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作為鄉鎮干部黨員,既要當好"貼心人",更要做好"實干家",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建議從本月起實施"百日攻堅"行動,重點突破1-2個薄弱村黨組織,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群眾信任。記住:群眾身邊的黨建才是最生動的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