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品牌展示 – “微小”黨建工作法(黨建微創新工作方案)
房山區第二批入庫黨建品牌展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微小”黨建工作法
創建單位:星城街道第七社區黨委
標識寓意:相連的兩顆心圖案,代表了第七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居民構筑的連心橋。5顆小星星閃爍在數字7中,代表第七社區“微小”黨建工作法的五小內容。星城街道第七社區黨委從百姓生活中的繁瑣小事、微小問題入手,解民憂、體民情、訴民意,推行“微小”黨建工作法,構筑社區連心橋。
品牌口號:微小服務聚民心,愛心無限連心橋
1
黨組織基本概況
星城街道第七社區設1個黨委,10個黨支部,黨員896人。黨委委員共7名,其中書記1名、副書記1名;10個黨支部委員會各有委員3名,其中書記1名。
2
品牌創建背景
星城街道第七社區成立于2003年,面積約0.13平方公里,有樓房22棟。轄區內現有駐區單位和小商戶18個。社區常住居民2032戶,人口總數5268人,老年人占總人口的32%,協解無業人員占總人口的21%,殘疾人困難家庭有230戶。第七社區管轄區域大,人員結構復雜。老年人、無業人員、殘困人(戶)多,生活中亟需困難幫扶的人多,需求和利益訴求又各不相同。鄰里因為生活中的“小事”產生矛盾,甚至出現個別上訪的情況,影響了社區和諧穩定;黨組織服務殘困人群的力度不夠,覆蓋面有限。社區黨委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把“百姓身邊無小事”“細節決定一切”的工作理念春風化雨般融入到工作中去,解決對百姓“小”事關注程度不夠的問題。
3
品牌理念及預期目標
“微小”黨建工作法著重從小處著眼,從細微處著手,通過“解決小問題、開展小活動、做好小事情、講清小道理、宣傳小人物”等微小的工作方法,解決百姓的“小難題、小事情、小疑惑、小心情、小矛盾、小需求”等,從而進一步發揮社區黨組織和社區黨員作用,凝聚更多正能量,提高服務工作效率,提升居民滿意度,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4
主要做法
解決“小問題”,拉近距離
征集“小問題”,摸清社情民意。讓居民煩心、揪心、無助的小問題,是社區最繁雜和最需要解決的事情。第七社區落實網格化管理長效機制,組織1名網格長和3名網格員堅持每周入戶5次,深入排查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小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實行掛賬銷號。比如,社區老年人較多,迫切希望“少走一步路”,為此,社區出現了挖墻鑿洞破壞圍欄的行為,甚至還有居民因穿越圍欄崴腳、摔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社區吹哨、物業和街道相關部門,堵住“歪門斜道”,改成“文明之門”,最終優化改造7處為方便居民出行的“S”門,封閉3處不合理設置。第七社區以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為依托,解決居民的難點熱點問題,今年以來,為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改建2個電動車充電車棚,擴建了16個陽光車棚;為解決居民晾曬衣服問題,增加了18處室外晾衣桿,這樣的小事情每天都在增加,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也在不斷提升。
開展“小活動”,增進感情
開展“小活動”,增強凝聚力。第七社區現有活動場地有限,社區通過與居民代表座談、調研等方式,確定重點開展“時間短、生活化、易參加、有收獲”的小活動,滿足轄區不同人群的需求,因地制宜開展“三微”活動。“微聚會”:以居民議事廳為依托,在各類節日時,組織不同群體居民開展座談會,暢談美好生活。“微公益”:以“連心橋”服務站為依托,經常組織開展便民利民活動,入戶服務,受到居民的歡迎。“微活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每月開展活動,滿足轄區不同群眾的需求,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做好“小事情”,溫暖人心
辦好“小事情”,拉進居民與社區的關系。居民身邊經常會發生煩瑣細碎的小事,對社區來說,必須辦好這些“小事情”。第七社區對征集到的“小問題”及各類意見建議,按照小事幫辦、急事快辦、難事特辦的原則,提供全方位服務。比如,在四里8號樓南側出口有一處破舊斑駁的墻面,不僅影響美觀,還給亂貼小廣告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社區征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反饋街道。不久后,賞心悅目的9塊彩繪墻讓原本素顏的墻面“會說話”,也讓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深受教育,看著原本“灰頭土臉”的老墻煥發出新的光彩,居民們喜笑顏開,“彩繪墻”也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網紅打卡地。
講清“小道理”,和睦相處
講清“小道理”,化解民意訴求。第七社區通過邀請專家、先鋒人物面對面講政策、講形勢,提升黨員群眾整體素質。同時,組織社區干部、黨員、居民面對面、零距離宣講互動,黨員志愿者每月一次關懷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深入家庭走訪,宣傳防盜、防火、防詐騙等知識,現場傾聽訴求,幫助他們反映和解決實際需求,不斷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5月的疫情中,6棟高層,2個單元,共計900余戶、2000余人被臨時封控,第七社區成立了6個臨時黨支部,組成信息統計組、物資保障組、核酸采樣組和空巢服務組,為居民提供生活物資采買、購藥、打水、取快遞、心理疏導、申請外出就醫等周到服務,累計服務10000余人次。大多數居民由于長期封閉在家,不少人都有不滿情緒,樓里的心理咨詢師孫老師以小視頻的形式義務為居民們做心理輔導,居民們紛紛點贊。支委們也在封控樓里時刻發揮著作用,每天認真查看微信群里的信息,及時與社區溝通解決居民在生活上遇到的難題,協助鄰里相助,配合醫護人員上門核酸檢測登記信息,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和引導工作。
宣傳“小人物”,弘揚正氣
宣傳“小人物”,打造和諧社區。第七社區堅持用身邊事教育影響身邊人,定期宣傳和諧家庭、學習家庭、優秀志愿者等,注重發掘和培樹“小人物”“小典型”,利用主題黨日、社區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讓身邊的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社區的小人物能夠傳遞正能量,他們就在居民身邊,很平常,但境界高、有正氣、威信高、人服氣。通過這些“小人物”服務居民、奉獻社區的一件件感人的小事,帶動更多的小人物傳遞正能量。特別是疫情期間,星城街道第七社區廣大黨員干部以“疫情就是命令”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沖鋒在第一線、堅守在最前沿,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讓黨徽在最關鍵的崗位上閃耀,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飄揚。雖然他們做的事很平凡,但都與社區、居民息息相關,通過宣傳這些身邊的小人物,把他們為居民做的一件件小事通過表彰發揚光大,在社區傳遞一種正能量。
5
已取得成效
黨組織的組織力更強了
“微小”黨建工作法提升了黨員的黨性修養,提高了黨員的工作能力,把社區黨建的成果,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的真人真事,并在社區廣為傳播和學習。社區普通黨員的先進事跡讓群眾有榜樣所學,激發了黨員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贏得了黨員群眾的信任,有力提升了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增強了社區黨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社區黨建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黨建服務管理功能最大化,有效發揮了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積極作用,有效推動了社區的和諧發展。
群眾的滿意度更高了
社區黨委在居民中傳遞服務理念,傳播正能量,發揮了“三站四室”的作用,形成一支“心連心”全覆蓋的社區黨員服務網。通過“三報到”機制,即:社區吹哨,黨員報到;社區吹哨,科室報到;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在吹哨后,職能部門、科室真正深入到轄區院內,去解決群眾的問題。做到快速處理問題,創新了基層治理模式。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從怨聲載道到包容理解,拉近了黨與群眾的關系,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社區治理效果更顯著了
堅持“三呼三應”解決群眾訴求,把居民頭疼的問題提前解決。例如,在解決漏雨相關的12345訴求時,未訴先辦摸排漏雨信息,并協調住建委、物業等同步入戶修繕。統籌部門力量和社會資源,堅持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的“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工作思路,不斷推動社區治理從“有一辦一、舉一反三”向“主動治理、未呼先應”轉化。同時,通過“吹哨報到”讓“管得了”的部門下沉到基層,有效解決了小區圍欄破損、停車位不足、樓道墻面臟污、西口噪音擾民、自行車棚破舊等居民關注的問題,最大程度發揮聯動效應優勢,破解“看得見的管不著,管的著的看不見”的基層治理難題,切實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不斷提升地區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
品牌目前已獲榮譽及復制推廣情況
2015年2月,在北京組工網上登載;
2015年3月,在《支部生活》上刊登;
2017年8月,在《京郊日報》上刊登;
2018年8月,納入北京長城網社區大講堂學習課程;
2019年12月,獲全國主題黨日評比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