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遇見這邊好“楓”景(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之我見)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社區服務陣地建得好不好,關鍵還要看群眾滿不滿意、認不認可。近年來,成都市錦江區以楓樹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為契機,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激發居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管理精細度、服務精準度,共同勾勒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靚麗“楓”景線。
激活黨建聯建 筑牢楓樹“根基”
“現在社區巴士開到了家門口,真的很方便!再也不用繞一大圈去趕車了,感謝街道社區的協調……”近日,家住海棠佳苑小區的劉奶奶對家門口新增的公交站點贊不絕口。據了解,成都1053、196路公交線路的優化調整,正是楓樹社區黨委與成都公交集團東星巴士有限公司區域化黨建共建的成果。
前期,社區通過壩壩會、微網格反饋、實地走訪,了解到轄區存在社區巴士站點覆蓋轄區不夠密集的情況,導致個別小區老年人和年輕人出行上班極不方便,在多方調查后邀請公交公司代表參加社區議事協商會,經多次會議協商、實地勘察,最終形成公交線路優化方案。“不止如此,為了讓居民今后出行更方便快捷,對轄區即將建成的地鐵站點的公交直達建議向公交公司進行反饋。我們將充利用區域化黨建機制,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動解決一些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基層治理、為民服務工作更上一層。”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楓樹社區黨委積極拓展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聚力打造“紅楓”黨建品牌矩陣,實現多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動轄區高質量發展。社區縱向構建“1 13 48”涵蓋社區總網格、一般網格、微網格的“微網實格”組織架構,橫向攜手相鄰社區黨委、成都云公益組織服務園、OST傳媒等18家單位黨組織開展區域化聯建。以“組織聯建、治理聯動、服務聯做”的治理模式為指導,以社區黨建聯席會為依托,共建單位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結合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帶資源辦實事,“共同研究”、“對口解決”城市基層治理各項難題,形成以社區“大黨委”為統領、轄區各單位黨組織共同聯動的區域化黨建格局。
提高隊伍勢能 強壯楓樹“主干”
在“法治伴您同行 共建美好楓樹”公益行啟動儀式上,公益合伙人賁靜靜律師十分激動,“非常感謝街道社區搭建這樣一個平臺,讓我有機會以微網格員的身份,為大家提供家門口的法律服務,未來希望和更多的社區家人們共同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來。”
像賁律師這樣的社區達人,楓樹社區先后吸納發掘了有物業骨干、黨員代表、轄區公益律師等20余名,組建了一支熱心腸、能力強、聲望高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主力軍,創建了“小宋哥聊天社”“賴老師調解室”“萍妹兒解憂站”,形成了以“調處釋理、化解釋懷、以案釋法”的和諧美好“解·釋”法,目前已成功調處矛盾糾紛100余件,化解率約達98%。
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隱患,楓樹社區也有“妙招”,通過“安全隱患隨手報”有獎舉報機制,新就業群體和熱心居民參與成立了“楓之翼”綜治巡防隊,隊員“隨手拍、隨時報”,社區“隨常查、隨即改”。不僅如此,社區還與居民共同商討制定了《楓樹社區居民公約》,編制形成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紅榜”正面清單,以及高空拋物、噪音擾民、不文明養寵等“黑榜”負面清單,通過“紅黑榜”評議會討論公布,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居民文化認同。
聚力陣地建設 潤澤楓樹“枝葉”
“原本我得跑兩個地方才能把醫療保險登記和居住信息登記的事情辦完,現在這‘一站式’服務簡直太方便了,辦完事還能直接在3樓的社區食堂吃飯。”杜恒瓊阿姨開心地分享。
在楓樹完整社區試點建設中,成龍路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導優勢、鏈接功能,著眼居民在公共服務及生活服務方面便捷化、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特征,引入錦欣集團、中國郵政等第三方優質企業參與改造拓展社區服務功能,集中打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社區托育園、社區食堂、文化禮堂、公共停車場、“小修小補”點等公共服務設施,新建社區籃球場和門球場,實施社區5條道路及排水管網提升改造,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形成“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全齡服務生活圈。
“群眾有需求,我們就有響應”,楓樹社區堅持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路徑,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將各項便民舉措、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在切實引領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基礎上,凝聚整合轄區各類資源,將服務陣地延伸到群眾家門口。逐步把“回應訴求”變為“上門服務”,做好居民的貼心人,真正形成互聯、互助、互補、互通、互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程琛、廉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