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大家談 ?|市民政局局長任建榮、社會組織管理和黨建工作科科長王小強
編者按
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是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當前,隴南正處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三城五地”的關鍵階段,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強大支撐和重要保障,顯得尤為重要。隴南日報、隴南發布微信平臺開設“營商環境大家談”欄目,將對縣(區)書記、縣(區)長及有關市直部門負責人、相關科室負責人進行訪談,就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公開承諾表態,以進一步動員全市上下全力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敬請關注。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任建榮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的優劣決定著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發展軟實力的重要標志。為進一步助力營商環境優化發展,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學習領會,凝聚思想共識。市民政局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與民政事業改革創新統籌推進。將學習貫徹中央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納入局黨組及中心學習組重點內容,切實提高民政系統干部職工素質能力和服務水平,并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努力形成人人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參與者、人人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設者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二是緊盯重點任務,強化責任落實。緊盯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作風,堅決扛起責任擔當,確保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第一,圍繞深化簡政放權,大力推進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有序推進落實《甘肅省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推動減材料、減環節、減時效、減費用、優化簡化辦事流程。一是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和“全程網辦”,實行結婚登記“市內通辦”。二是實現“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補貼”“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慈善組織公開募捐方案備案”從“最多跑一次”轉變為“一次不用跑”。三是制定市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豐富發展基本養老服務項目。全面落實養老服務減稅降費和慈善捐贈企業減免稅優惠政策措施。第二,圍繞數字政府建設,全力做好數據共享、深化應用等工作;大力提升“全程網辦”率和“一網通辦”能力,推動“掌上辦、指尖辦”, 讓群眾辦事少跑腿、不跑腿,讓企業和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數字紅利。通過全國民政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的全面啟用,將涉及社會組織登記等15類事項,都將實現“流程簡化、效率提高、一網通辦”,從“需要跑四次”到“最多跑一趟”。審批時限從原來的90日,壓縮到了10日,進一步方便辦事群眾。第三,圍繞提升便民利民服務質效,聚焦群眾所思所盼,推動社會救助、社會事務、養老服務、社會工作等領域群眾經常辦理且能有效承接的政務服務事項以委托受理、授權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務中心,切實提升服務能力,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營商環境帶來的新變化。
三是加大監管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嚴格落實監管職責,以“互聯網 監管”為核心,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對長期不換屆、不按時參加年檢、不經常開展活動“三不”行業協會商會失信行為進行清理。持續做好社會組織違規評比達標表彰、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清理整治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整治“僵尸型”社會組織、規范管理“一講兩壇三會”等工作,進一步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不斷提高監管信息化、精細化水平,加快建設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體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為我市打造“三城”、建設“五地”,積極貢獻民政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市民政局
社會組織管理和黨建工作科科長 王小強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隴南市民政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為宗旨,將服務意識貫穿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全過程,強化放管服舉措,不斷提升群眾便民指數、幸福指數,著力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按照相關規定由市民政局辦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做出以下承諾:
1.積極推進“一網通辦”,縮減辦事時限。2021年以來,市民政局依托全國民政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將涉及社會組織登記的15類事項,全部實現“流程簡化、效率提高、一網通辦”,從“需要跑四次”到“最多跑一趟”,對全市自然人或社會組織,只需登錄社會組織網上辦事平臺,就可在線辦理社會組織的成立登記、變更登記、有效期延續、注銷登記等。從申辦到預審、受理,再到審查、決定等,實現全流程在線辦理,并將審批時限從原來的90日,壓縮到了10日,進一步方便辦事群眾。
2.降低準入門檻,鼓勵社區社會組織發展。2017年,市民政局制定出臺了《隴南市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對在城鄉社區開展為民服務、養老照護、公益慈善、促進和諧、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降低準入門檻。在市級登記的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注冊資金由原來的30000元降低為5000元,對在縣(區)登記的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注冊資金由原來的30000萬元降低為1000元;對達不到登記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按照不同規模、業務范圍、成員構成和服務對象,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實施管理,加強分類指導和業務指導。鼓勵在街道(鄉鎮)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發揮管理服務協調作用。
3.嚴格登記審核,嚴把審批“入口關”。行業管理部門配合登記管理機關做好本領域社會組織的登記審查,規范成立的必要性、發起人、擬任負責人、會員構成、業務范圍、會費標準等。依照核準后的章程規定開展業務活動,接受群眾監督,持續完善并落實社會組織登記會商制度。
4.查處違規失信,優化發展環境。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對長期不換屆、不按時參加年檢、不經常開展活動“三不”行業協會商會失信行為進行清理。持續做好社會組織違規評比達標表彰、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清理整治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整治“僵尸型”社會組織、規范管理“一講兩壇三會”等工作,防范化解社會組織領域風險隱患,進一步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5.強化監管管理,規范社會組織運行。推進年檢工作制度,充分運用年檢成果,發現問題督促及時整改。結合“雙隨機一公開”工作,組織開展社會組織檢查抽查,抽查率達到3%。加強信用管理,及時依法將相關列入異常活動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推動完善社會組織治理結構、規范運行。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整體決策部署,從本職崗位做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發揮服務作用,全心全意服務于社會組織,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來源:隴南發布
監制:張海山
審核:楊建華
編輯:田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