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基層治理網格員四大問題的調研報告(關于基層治理網格員四大問題的調研報告怎么寫)
碧翰烽/文
針對某地基層治理網格員隊伍建設的部分調研內容,以供參考,歡迎提供更多意見討論。
一 人員配備不規范
一是鄉村干部存在“掛名網格”現象。鄉村干部對基層經濟社會事務具有一定管理權,越到基層越要強調“塊”的功能。當前,部分村干部在擔任網格長后,對兩種工作身份存在職業認同障礙,仍然只有分線分工概念,缺乏條塊協同意識,認為網格化工作與自己分管工作無關,不愿下沉網格,沒有很好地融入網格工作,“掛名網格”的現象比較突出。
二是專職網格員存在“分布不均”現象??傮w來看,專職網格員隊伍力量偏弱,且由于地區經濟差距,分布極不均衡,長期面臨人員短缺難題,“人少事多”的現象較為突出,導致很多網格化工作在基層沒有落實。
三是兼職網格員存在“隨意進出”現象。目前,關于兼職網格員配備的做法不一,準入門檻也不同,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選用機制。據調查,兼職網格員主要由公職人員、警務輔助人員、黨建聯絡員、村(居)民小組長、樓棟長和志愿者組成,隊伍來源廣,結構復雜,且人員進出調整,缺乏嚴格的審批程序和流程,隨意性較大。
二 職責定位不清晰
一是多頭指揮調度。雖然各地設立了網格化服務管理相關機構,但統一指揮調度功能不夠,存在網格員管理主體不明、部門多頭指揮調度等現象。特別是隨著網格化管理從城市管理、綜治信訪維穩領域向社會治理全域轉變,越來越多的部門單位通過調度網格員來推動落實。據統計,某地網格員反映要接受應急、水利、衛健、公安、教育、住建、民政、城管、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十多個部門單位的調度,并動員群眾安裝反電詐、農村交通安全、電子醫保、造林綠化空間、鏈工寶、個人所得稅、水庫運行管理、掌上電力等職能部門APP二十余個,督促群眾關注科普、應急、交警、保險、黨建、文明創建等微信公眾號十余個。
二是事項清單不明。網格員往往是被動接受上級工作安排,特別是強化屬地管理,存在層層“甩鍋”問題,不少地方網格員出現“事事都做”的現象,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由于準入事項制度不夠完善,網格員職責不夠明確簡潔,工作隨意性較大,不僅增加了基層負擔,而且造成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運行不暢。
三是重復采集上報。網格作為基層治理綜合體的最小單元,由于部門單位之間條塊分割、互相掣肘,條線層面資源共享交換不夠,習慣按條線工作和層層傳導壓力思維來開展工作,缺少條塊協同的網格治理思維,導致工作效力大為分散、甚至各自為政,這種現象最為突出的是網格員重復采集信息、重復錄入基礎業務數據。調研發現,有的網格需要收集上報基礎數據的線上線下項目超過三十多種。
三 隊伍素質不夠強
一是鄉村干部統籌協調能力有待提高。基層事務面廣量大、錯綜復雜,需要多個職能部門齊抓共管,才能推動落實。目前,我國基層治理體制在鄉鎮(街道)這個層面,不少部門單位之間推諉扯皮,鄉村干部在推動網格化工作時,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突擊性、攻堅性、專項性比較明顯,既涉及到問題的復雜性,也牽涉到部門單位職能的交叉性,需要形成整體工作合力才能落地見效?,F實工作中,一方面由于鄉村干部缺乏基層治理網格意識,對網格化工作沒有進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造成網格化工作被分割,相互推諉;另一方面,鄉村干部的統籌協調能力還不足,在管理權限上也不能調動相關職能部門單位,導致不少鄉鎮(街道)與部門單位的責任權力不匹配、協同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比較突出。
二是專職網格員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專職網格員履行著信息員、宣傳員、服務員、矛調員、協管員等職責,活躍在基層治理一線,工作任務繁瑣復雜。據調查,部分專職網格員對黨建引領、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排查、安全風險防范、便民助民服務等業務工作不知道如何開展,對于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政策措施不熟悉,還沒有真正成長為網格內的“行家里手”。
三是兼職網格員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兼職網格員大多由村民小組長、人民調解員、樓棟長、五老人員、物業管理人員等兼任,整體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素質不高,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現象比較普遍,配備的兼職網格員年齡老化現象越發突出,學習動力不足,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較低,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
四 保障措施不到位
一是教育培訓體系不完善。不少地方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網格員教育培訓體系,沒有固定的培訓基地和統一的培訓教材,各地對網格員的教育培訓重視程度不一,做法也有區別,很多都是在工作中邊摸索邊積累形成的“土辦法”,缺少專業技能。
二是薪酬待遇不規范。各地網格員開展工作所需經費來源不一、標準不同,普遍存在資金緊缺、待遇保障偏低等問題,從而影響了網格員的工作熱情。
三是考核獎懲不嚴格。部分地方沒有形成網格員的科學考核獎勵機制,對優秀網格員的評選表彰宣傳力度不夠,社會對網格員的認可度還不高;對個別工作態度粗暴、群眾評價差的網格員,缺乏淘汰退出機制。